|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省、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也纷纷出台了很多落实措施,支撑了一批企业的崛起兴旺、做大做强,推动了株洲经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但仍然有许多中小微企业无法及时充分地享受到各个层面的政策支持,问题就出在---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上。 在惠企政策、企业信息搜集以及与中小微企业座谈交流中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有“干货”的政策文件较少,从1999年至现在,国家、省、市500多个政策文件里面,真正适合中小微工业企业的政策文件只有76个,仅占15%;76个政策文件中,国家及部委层面的有50个,占66%;省市层面的26个,仅占34%; 153条政策“干货”,国家及部委层面的占74条,平均每个政策文件仅有“干货”1.5条,省市层面的79条,平均每个政策文件中的“干货”也只有3条。二是惠企政策散落各部门,难以全面收集;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网站公布、编印手册、上传下达等传统方式,难以及时、准确、有效地把政策推送到中小微企业家手中,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中小微企业难以对号入座享受政策;各部门之间诸如工商、税务、统计、电力等部门都各自掌握一定的企业数据,但数据录入自成体系,成为数据“孤岛”,且互不兼容,对甄别“僵尸企业”、“空壳公司”等造成较大困难。三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用工难等方面的政策“干货”较少。153条惠企政策“干货”里面,主要侧重于税收减免,有72条,科技创新类的有36条,融资担保、企业减负、人才引进类分别为10条、25条、10条。 为了把这个大事做实,实事做好,常态化开展此项工作,委员们建议:加大惠企政策落地力度,多出台一些具体可操作有“干货”的政策文件,督促各部门、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时,多出台可操作的办法措施,避免“以文件贯彻文件”、通篇无“干货”等“懒政”和“庸政”行为;加大数据库建设及开放力度,统筹建立各部门信息资源库,对各部门数据录入实行统一技术数据标准,确保核心数据相互兼容,所有规范性政策文件统一归集到法制部门并建立数据库,方便查询,打破部门利益藩篱,适当范围互相开放数据,实行数据共享,建立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建立惠企政策管理系统,推进企业信息数据库与政策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智能选择推送对象。
|
|